网站导航

不锈钢地磅

首页 > 产品展示 > 电子地磅

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一线见闻 塔吊无人操作建筑“自我生长”?——乌鲁木齐36项数智黑科技亮相工地

来源:杏彩体育官网登录注册入口

产品时间:2025-11-17 14:37:48

简要描述:

图为国际路港物流服务园区CD地块项目现场,实施工程人员AR虚拟体验。(记者王媛媛摄)

详细介绍
    不锈钢地磅

  图为国际路港物流服务园区CD地块项目现场,实施工程人员AR虚拟体验。(记者王媛媛摄)

  图为在国际路港物流服务园区CD地块项目观摩现场的5G塔吊控制室。(记者王媛媛摄)

  新疆网讯(记者王媛媛 通讯员邹浩)“启动!”随着塔吊司机轻触操控面板,6块高清屏幕上实时传来360°无死角的作业画面——吊臂在智能算法指引下精准移动,将一块重约2吨的预制构件稳稳落在指定安装位置,全程无人工现场操作。

  11月14日,在中建三局承建的乌鲁木齐国际路港物流服务园区CD地块项目的施工现场,5G无人塔机操控系统吸引了全国绿色低碳与数智建造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交流观摩团的目光。

  作为自治区级和乌鲁木齐市级重点项目,国际路港物流服务园区CD地块二区项目,位于经开区(头屯河区)北站,毗邻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筑面积约7.78万平方米,项目包含两栋单体,分别承担司机服务中心、电商业务展示中心、汽车服务中心、电商孵化中心等功能及其他配套设施。目前,项目整体的结构已全面封顶,正在进行幕墙施工、二次结构穿插及机电安装管线月全面竣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更少的人工,更高的效率。智能建造,就是要充分的利用智能技术,减少建造过程中对人的依赖,提高建筑的性价比和可靠性。作为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乌鲁木齐建筑行业紧跟发展步伐,通过聚集行业资源,构建智能建造生态,逐步的提升建筑的品质和效率。

  “项目已实施了5大类36项智能建造技术,实现了从设计、生产、施工到运维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项目经理陈磊说。

  在设计阶段,项目采用了BIM正向设计,以3D模型为数据源,完成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任务。“这就好比用3D打印机设计一个建筑虚拟版本,从图纸到施工全程‘一个模型用到底’,避免了‘图纸冲突’造成的返工。”陈磊说,“我们通过数字模拟化,把建筑像‘乐高积木’一样拆分预制,现场拼装,大幅度的提升了标准化设计水平和现场拼装效率。”

  智能建造指挥中心里的大屏幕格外显眼——屏幕上集成了生产、安全、质量等7大管理板块,数据实时刷新,现场施工动态一目了然。“有了这个‘数据大脑’,我们能快速掌握工地情况,管理效率大幅度的提高!”陈磊指着屏幕上的曲线G无人塔机操控区前,机电工长任天照介绍:“这不仅极大提升了吊装安全,改善了司机作业环境,吊装效率也提升了15%以上。”

  不远处的无人值守智能地磅旁,商砼运输车辆有序通行,从下单、运输到验收,全程通过“数字云砼”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

  此前,项目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还应用了测量机器人、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墙面喷涂机器人、路径喷涂机器人等十多款智能建筑机器人。“机器人施工不仅效率高,还能自动收集粉尘,既智能又环保。”任天照说。

  质量展示区内,智能装配式机房成为焦点。“像搭积木一样进行拼装,毫米级精度、效率翻倍。”项目质量总监范强强说,传统肩挑背扛的繁重作业已被模块化预制安装取代。

  项目还应用卸料平台超载报警、碳排放双控监测、AI安全识别等智能设备,深度链接人、材、机、安全、质量等环节,让施工现场长出了“眼、耳、鼻”,让管理人员“看”得见违章、“听”得见噪声、“嗅”得着隐患,让工地建设更安全、智慧、绿色。

  中建三局新疆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恒说,“建造”变“智造”是必由之路,公司将运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角逐新赛道,持续推动绿色低碳与数智建造深层次地融合,聚焦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增效,以科学技术创新打造安全优质、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上一篇:电子地磅厂家专业出产各标准电子地磅
推荐产品

如需定制产品及了解价格,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20 杏彩体育官网登录注册入口 版权所有丨网站地图 备案号:沪ICP备15023936号-7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长浜路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