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求学工作14年,回国工作4年,18年时间都在从事新能源领域的氢能产业材料开发及产业化的工作。”她说,“大家都叫我‘双碳’博士,我也想好了要与降碳‘较真’一辈子。”
她,就是省十四届人大代表、浙江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事业部部长兼首席技术官贾璐。
2008年,贾璐以优异的成绩留学日本。2016年,博士毕业的贾璐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相关知识,进入日本知名世界500强企业,担任主任研究员。
“虽然身在国外,但我的心始终牵挂着祖国,关注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贾璐说。2020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贾璐认识了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招才引智团队的工作人员,了解到位于平湖经开的浙江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处在研发燃料电池及其核心零部件的关键阶段,急需一名氢能产业高级人才。
会面结束后,贾璐认真查询资料,了解到国内对于氢能产业的发展逐渐重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途。她坚定了要回国发展的想法。
2020年底,她辞去日本的工作,毅然回到国内。一直关注着贾璐的经开区招才引智团队,第一时间与贾璐取得联系,并带她当地考验查证了锋源氢能。
“我硕博期间主攻催化剂方向,而膜电极是整个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核心,催化剂又是膜电极的核心组件。”贾璐说,“锋源氢能可以让我的专业价值最大化。”
双方一拍即合,2021年3月,贾璐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入锋源氢能,担任公司技术总监。
加入锋源后,贾璐凭借着深厚且丰富的工作经验,第一时间带领研发部,全面梳理细节、逐一分析环节,找到了氢能燃料研发漏洞及短板。
“目前电堆上用的关键零部件膜电极非常贵,成本很高,我们下一步就是要加强研发、自己生产,让材料慢慢地国产化。”为了加快破解氢能燃料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她积极建议公司加大招才引才力度。
2022年9月,锋源氢能获批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贾璐成为了博士后工作站首位进站人员。她积极动员10多位海内外氢能优秀人才先后加入工作站,共同参与研究氢燃料电池。
凭借着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勇往无前的科研热忱,贾璐领衔高品质人才研发队伍,只用了1年时间,就研发出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的膜电极产品,并快速实现产业化,建立了一条行业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线,使成本降至原来的一成。
基于高比例的研发人才储备,锋源氢能自2018年投产以来,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燃料电池领军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企业研究院。2023年成功突破亿元产值大关。
2022年12月,贾璐光荣当选省人大代表。她说:“当研究员,把自己的科研做好就行。当代表,就要立足本职,全方面了解新能源发展现状,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建言献策。”
履职期间,贾璐多次参加省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学习,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2023年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贾璐结合本职岗位经历和深入基层调研情况,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浙江省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浙江省不仅是氢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拥有完整燃料电池产业链上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及先进的技术,应当利用自身优势全力推动氢能装备制造及氢能应用场景推广。”贾璐在建议中说道,并提出了增加地方政府自主出资采购量、关注氢能发电领域的示范推广、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等建议,助推新能源产业高水平发展。
在她的建议下,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推动新能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其中特别提到了发展氢能产业相关联的内容,支持嘉兴、杭州、宁波等地加快健全氢能产业生态,着力打造“长三角氢走廊”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地。
2024年1月的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贾璐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有效挖潜氢能竞争优势,重点加大氢能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围绕省内规划的氢能示范线路,快速推进加氢站建设,推动浙江在氢能万亿产业上走在前列。
同年7月24日,贾璐受邀参加省人大常委会领导与列席代表座谈会。会上,她再次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及能源安全保障建言,她说:“我们省制订了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草案,推动绿色能源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她建议,要充分的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集中优势资源和政策打造关键示范场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并逐步向纯市场化过渡。
个人10多项专利、20多次建言……“双碳”博士贾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双岗建功”的使命担当。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199号中新大厦11楼 邮编:3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