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2025年20项民心工程。本期《百姓问政》聚焦市人社局和市总工会承担的民心工程项目。
稳就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今年,市人社局在全市建设100家基层就业服务驿站,在全市16个区均有布局,目前,已有滨海新区、武清区、津南区、河东区的部分驿站建成并投入运营。同时,今年全市将新认定100家企业培训中心,开展1000人次的师资力量培训,以此方式解决“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本市就业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记者:今年的民心工程叫做就业服务工程,去年民心工程叫就业保障工程,用词的变化起源于什么?同时用词变化考量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市人社局局长沈超:就业保障工程更多的是指向宏观数据,比如去年安排全市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实际完成了36万人,就业服务工程更多的是让群众可感可知,也解决就业工作中的一些矛盾,比如说,就业结构性矛盾“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培训,真正的提升劳动者技能,促进就业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沈超:今年的民心工程叫“就业服务工程”,第一个特点体现公共就业服务的网格化和便利化。第二个特点体现就业公共服务的精准化和精细化。第三个特点是标准化和示范化。就业服务驿站,包括企业培训中心都有相关建设的标准和服务的内容。也通过标准化和示范化建设,打造一些标准化示范化的样板,真正使就业公共服务深入人心,企业群众有更好的获得感和体验感。
记者:无论是用工企业还是企业,包括求职者,需求都是多种多样的,人社局怎么样做有效的双向对接?
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处长李伟:今年打造就业驿站,就为了加强这方面精准有效的对接,通过就业驿站摸排辖区内劳动者的就失业情况,精准掌握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针对这些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劳动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档案。另一方面也会走访辖区内,还有周边的用工企业,归集全日制的就业岗位,满足服务对象稳定就业需要。同时也会摸排辖区以及周边的个体工商户,特别是对接家政企业,平台企业,归集非全日制的就业岗位,满足大家灵活用工的就业需要。这样就会形成包括岗位情况、招聘要求、薪酬待遇这一些内容在内的就业岗位清单,届时会根据服务对象的就业需求和用工企业的招聘需求,进行信息查询推荐服务,把这种信息及时推送给大家。同时还会组织招聘活动,能更精准有效的形成这种对接服务。
记者:今年AI是一个非常火热的话题,尤其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也是非常关注,市人社局在这方面有没有相关的一些政策和激励措施?
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吴立国:截至目前,新认定了9家企业培训中心,既涵盖了制造类的企业,也涵盖了服务类的企业。今年还要着重在数字技能领域,打造企业培训中心,把数字技能做好推广,做好培训和培养。另外,现在天津市公共实训中心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数字技能培训基地,要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数字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这也是对于天津技能人才,特别是数字技能人才的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吴立国:企业培训中心从设立到发挥作用,人是关键性的因素,特别是企业培训当中的师资更为关键,所以今年要开展1000人次的企业培训中心的师资培训,市、区两级要开展培训,请职业教育的专家和人力资源的专家对企业培训中心的师资进行培训。在课程设计、心理辅导一系列方面开展培训,提升授课能力和授课效果。另外一方面,就是把培训补贴的政策延伸到企业培训中,以前培训补贴只给到培训机构或者职业院校,遴选认定完企业培训中心,培训补贴可以直接补到企业,这样做才能够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第二个方面,就业驿站做培训意愿登记,工作人员会把这些培训意愿转给培训机构,这样就可以顺利开展培训。除了企业培训中心的培训,还可以对社会开展培训,有四类人群能参加,企业职工、院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都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培训的项目。
今年,市总工会将为不少于4万名农民工、困难职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体检。今年,市总工会增加投入400万元,逐步扩大体检项目,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行业特点,将前列腺癌、大肠癌等纳入其中。市内六区的人能直接到市职工疗休养中心参加体检,其他区由所属工会组织预约移动体检车上门服务。
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于军:今年的体检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到院体检,另一个是流动体检。工会依托坐落在和平区大理道60号的天津职工医院,参加体检的职工,可以到职工医院做到院体检。第二种方式,工会组织筹措资金,增设了三辆流动体检车,特别是针对路途远的职工,工会采取了送检上门的方式来完成体检。职工能采用三种渠道来参加体检,第一种,职工能够最终靠各区总工会,基于集团公司工会组织的方式来集中参加体检。第二种,免费体检的职工,可以向工会隶属关系的基层工会组织来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体检。第三种,五一前夕将在市总“知工”App上开发一款能够最终靠线上领取体检名额的功能模块,到时候,新就业形态群体能够最终靠“知工”App来进行体检的申领工作。通过二维码到职工医院体检服务窗口参加体检。
记者:今年民心工程中,始终在关注着职工医疗和生活保障等方面,今年关注的点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春武:经过调研,现在职工群众最重要的需求还是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特别是因病致困致贫,所以今年重点还是放在了大病救助困难职工、困难群体的帮扶上。
于军:截至目前,对全市8355名在职会员送去了2.97亿元大病救助金。住院慰问这项政策是2018年推出的,截至目前,为24.98万名住院职工送去了2.19亿元的住院关爱金。
记者:一些困难职工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因病倒下了,整个家庭都会受一定的影响。对这些困难职工,工会组织还有哪些帮扶措施?
于军:除了一些普惠政策之外,还对持有工会会员服务卡的会员,针对在国内二甲医院住院首次入院治疗的5种重大疾病,即良性脑肿瘤、恶性肿瘤、尿毒症、重要以及白血病,提供1万元的持卡会员的保障及其他保障项目。工会还有针对性地制定、执行专项职工互助保障的工作。对遭遇生活暂时困难的职工和职工家庭,各级工会组织也及时对职工进行关心关爱。对这样的家庭,将开展定期监测摸排、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对合乎条件的职工和职工家庭,及时建立档案,进行常态化帮扶,为这样的家庭提供节日慰问、医疗救助、子女助学、就业帮扶等不同项的举措,来缓解困难职工家庭遇到的暂时困难,帮他们渡过难关。
杨春武:各级工会组织,特别是基层工会组织会第一时间上门服务。住院关爱共涉及17342人,发放了1373.95万元慰问金。今年刚开年,体检已超过1800人,这项工作还在全力推进。比如今年体检,有些指标明显异常就不能简单地把体检报告给人家,还要跟踪、提醒,该休养的就要休养,怎么让体检结果最大化,最大限度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就要用情用力用心做好困难职工的服务工作。